找到相关内容225篇,用时4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人天乘善法与儒家道德思想之差异

    对象都是人,都提出了通过个体道德修养实践达到人生最高理想境界的方法。相比之下,佛教侧重于对世俗人生的超越和对个体终极圆满境界的追求,而儒家则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重视个体修养与世俗社会生活的...祖师宗密以“五常”(仁、义、礼、智、信)配佛教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不妄语),从道德规范的角度将佛儒进行类比。在一般人看来,更是觉得儒佛都是劝人为善,在世间法这一块似乎没有多大区别。...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34259362.html
  • 佛教的传统形象及其现代意义略论

    营流俗者,皆足以宣寄大化。……唯庐山乃道德所居,不在搜检之列。”7. 所认同的仍不外奉戒精进,清净无为等标准,认此为合乎佛教道德的形象。   纵观中国佛教史,...佛教作为一种标榜出世又在世间的宗教,其社会存在和社会形象实际上受到自身教义和世俗观念的双重要求。   此外,立身行道,协契皇极也是传统社会认同的一种佛教社会形象。   被誉为道德居所的庐山乃东晋最...

    周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3460254.html
  • 戒律之由来及其根本精神之研究

    具体化(行为具体化)的功用。这二方面的意义都是道德性的,不过这个道德是解脱的道德,这是佛教道德论的特胜义。所以佛教的戒律精神,结果是超越了法律和道德,而更能促成法律和道德纯净化的修道规范。因之,佛教的...戒律之由来及其根本精神之研究  一、戒律的由来  佛陀在世时的佛教,既非所谓「小乘佛教」,亦非所谓「大乘佛教」,却是融合了大小乘的「根本佛教」。反过来说,小乘佛教及大乘佛教,都是从这个根本佛教所流露...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42662903.html
  • 戒律的思想

    佛教的修道论,是如实知见的证修论,佛教的戒律,是这实证修道的具体表现,由此修道而能证得宇宙的真理,这叫做「念戒解脱论」。  那末,佛教道德,是解脱的道德,这是佛教道德与一般道德及法律所不同之处。但...戒律的思想  李世杰  一、戒律的意思  人生社会的最高理想,是以求最高「善」为目标,戒律的根本精神,卽在于兹。经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恶莫作是「止持门」(止恶门),内容...

    李世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43062906.html
  • 佛教因果理论及其当代伦理价值

    兴趣。本文仅从简析佛教因果理论发挥其社会功能的内在机制入手,进而浅探其对公民道德生活的积极影响和对社会伦理关系的调节作用。  佛教因果理论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由因果关系支配,强调每个人的善恶行为必定会给自身的命运带来影响,产生相应的善恶回报,由此引起人们在前世、现世和来世的轮回。由于佛教因果理论与本土崇拜相融合,与儒家伦理相协调,因而对民众的道德实践更加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更具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鲜明...

    朱 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84963391.html
  • 汉传佛教音乐的发展

    》历经各代重修和增损,一直流传至今。梁武帝即位前,任南齐雍州刺史时,请僧为他的妻子郗氏撰制《梁皇忏法》十卷。武帝又是个孝子,在佛教道德方面非常重视孝慈,根据西晋月支国竺法护译的《盂兰盆经》,特为宗先亡...汉传佛教音乐的发展   中国佛教音乐的发展是以“仪轨”的建立与发展为前提的。中国的佛教音乐是通过仪轨活动体现出来的。仪轨也是佛教音乐的摇篮,或者说佛教音乐是仪轨的附属物。“仪轨”一词,原指佛教密宗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02469596.html
  • 佛教慈善社会化发展之路径

    社会慈善的开展。因为佛教信仰以及佛教道德基本上属于社会道德的底线,寄托着社会的良知与期待;佛教慈善吸纳着大量的社会资源,捐献者又都是基于信仰和道德追求的,他们的纯洁心灵很容易遭到摧残。所以,必须进行... 佛教慈善是慈善社会化的需要,也是社会人群获得社会关怀和支持的重要途径。佛教慈善,也只有融入社会慈善,走向社会化发展之路径,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为此,佛教界要确立和...

    刘元春

    |佛教慈善社会化发展之路径|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20673873.html
  • 中华佛教三大语系 和谐融合弘法利生

    大批佛教界人才,帮助学员加深对三宝的信仰,切实做到道风纯正、道德高尚。努力提高佛学知识水平,认真学习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做一名为弘扬佛法、利益众生奉献一生的僧人,是三大语系佛教院校培养人才的共同目标。...注重佛教道德教化优势,适应社会发展,建设人间净土,报国土恩,报众生恩。藏语系佛教提倡“弘扬佛法度众生,无私奉献为祖国”。巴利语系佛教界认为,能为13亿人民服务功德无量。三大语系佛教徒,如能发菩提之心、...

    佚名

    |观点|三大语系|弘法利生|世界佛教论坛|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0483283716.html
  • 生命伦理与生态文明

    道德水平的真正提高,在这些方面,佛教都能提供相应的思想资源和实践措施,值得进一步挖掘。   生态文明的建设是要以众生之福祉、生命的和谐为努力的目标,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正是由于现在生态恶化、包括人类...关注自身到六道众生,从关注人生疾苦到所有生命的命运,这是佛教道德伦理的根本特征,也就是从人类伦理提升到生命伦理,这种代表人类最高道德水平的生命伦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生命伦理体现...

    徐文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72384686.html
  • 略论佛教的人生观和道德修养

    略论佛教的人生观和道德修养   业露华   佛陀时代,印度各种各样的“沙门思潮”涌现。为了区分佛教与其他沙门思潮的不同,佛教提出了“三法印”之说。...追求,从而导致人的生理和心理各种痛苦的产生。此外,从事物的生灭变化来说,生命本身也是处于刹那生灭之中,不断地在迁流变化,生命非常,所以五阴盛也是苦。   佛教道德修养与佛教的人生观密切想着。佛教...

    业露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30561612.html